愛就是一種「被接住」的感覺。
當你問「要如何感覺到愛」時,你其實在問:「我要如何感覺到安全、値得、和被接納?」
愛的問題跨越了人類歷史、哲學思辨,直至最深的靈性探尋。我們往往將愛視為情感激情,然而從宇宙的視角看,愛不僅是心跳加速的悸動,更是維繫萬物存在的根本力量。
接下來,本篇將展開一場關於愛的旅程,從具體的親密連結(小愛),穿過社群的關懷(中愛),最終觸及那無條件、無邊界、統一一切的宇宙本源(大愛),理解愛是如何在每一個層面,塑造我們的生命與世界。 本篇希望穿越二元,帶大家瞭解愛沒有層級之分。有條件的小愛有其好處、與無條件的大愛也有其限制。
部分訊息頻率過高,如果無法理解請自行略過,未來也許就會共振:)
愛的本質|宇宙的源頭與法則
最宏觀靈性的視角中,愛不是情感,而是一種本質狀態/宇宙法則 (覺得太深奧請先略)
♡ 生命源頭(Source Energy): 愛被視為一切萬物的起源、創造者或最高意識。宇宙並不是 「由愛所創造的」,宇宙就是愛的本身。
♡ 萬物合一的集合體: 愛不是將兩個個體連結起來,而是揭示個體從未彼此分離的真相。靈性成長的過程,就是將個體的意識頻率,提升與愛之源頭頻率同步的過程。這就是為何 「做自己」 才是個人最高頻率,當你停止外尋求愛,才能意識到自己與愛從未分離。
♡ 宇宙最高振動頻率: 宇宙層級中,愛依然是最高振動頻率,因為在靈性世界,光與愛是同義詞,是構成一切實相的基本要素,如同空氣對物質世界的生命一樣,不可或缺。
小愛|分離心/有條件下學習成長
此階段是靈魂愛的入門課題,透過親密/自我關係學會放下條件,最終走向內在圓滿。
☞ 有條件化的愛: 以表現/美好來換取愛。最小的愛根植於小我(Ego),害怕失去、不被接納,因此愛變成一種交易。
☞ 尋求愛的替代品: 由於遺忘了自己就是愛的源頭,個體轉而向外尋求:安慰依賴、佔有操控、過度期望,並且時刻需要證明,而這些行為不是愛,實則是匱乏感與恐懼。
☞ 人生課題的起點: 許多靈魂會選擇,透過親密關係中的痛苦和失望,來學習辨識/放下有條件式的愛,將愛轉回自己,以準備好進入更高層次的宇宙之愛的頻率。
中愛|療癒、覺醒、學習慈悲
當個體開始意識覺醒,認出自己的內在靈魂,就已準備好療癒(愛自己)和共享(愛別人)。 指導靈提醒:伴侶/人際關係還是需要有點條件,才能使我們學會建立舒適健康界線。
☞ 與靈魂結合: 這是真正的自我之愛。當個體意識到靈魂是更高的自己時,頻率會與生命源頭同步,進入圓滿、愉悅和零抗拒狀態。
☞ 真實的慈悲頻率: 當自身充滿愛後,能量會自然源源不絕流向他人,這種愛的分享不需努力付出,而是自然滿足的流淌出去。這才是對眾生的慈悲/祝福的真實定義。
☞ 共時性與吸引力: 當個體活在愛的頻率,生活就會吸引到更多的愛與豐盛(共振法則)。你的世界將不再是隨機運作(NPC?),而是由你的內在頻率完美映照的結果。
大愛|合一、回歸本源與圓滿
最終極徹底的狀態,靈魂意識完全回歸本源。 指導靈提醒:當我們還在三維存活時,身體本身就是限制/界線,「過度無條件」有時是意味放棄肉身的危險概念。大愛可以學習,但不鼓勵人類極端追逐,而失衡過載。
☞ 無二元性的愛: 施愛與受愛者徹底合一。不是我在愛你,而是只有愛本身存在著。(徹底非二元狀態,是別人中獎,自己也感到同等豐盛)。
☞ 宇宙本源的體驗: 完全體認到所有物質、能量、時空,都是愛的意識所顯化。我們不是「存在」於宇宙中,我們就是宇宙。愛因斯坦所描述的「宇宙巨大力量」即是此概念。
☞ 圓滿與自由: 愛被視為終極的自由。當靈魂完全成為愛的化身,所有的恐懼、匱乏、評判都會消融,剩下的是永恆的和平與圓滿。
結語|愛是回歸自我的旅程
從靈性角度看,愛的旅程不是去找到愛,而是憶起自己就是愛,並準備好綻放出來。
尋求愛(小愛)→成為愛(中愛)→就是愛(大愛)
愛可以大如宇宙宏觀真理,也可以只是你心底柔軟真實的溫情。無論是日常生活,一個溫柔擁抱、呵護陪伴聆聽、或是在冥想中體驗到與萬物合一的寬廣,這些都是純粹之愛。
真正的愛,是當我們放下恐懼、抗拒、條件交換的想法,選擇與自身靈魂最高振動頻率同步時,自然展現的接納、喜悅、與流動。 愛不是你擁有多少,而是你成為了什麼。
願你時時刻刻感受著愛、活在最高喜悅中!

